另類酒文化 -- 陶天權
在內地工作時間長了,各樣新鮮事物令我大飽眼福,有些更是親身領略,尤其是對另類酒文化感受殊深。
初到貴境,迎來送往、公關宴客實在所難免,每遇此時,飯桌上必須備酒,如只吃不喝,就不是“與時俱進”了。我本滴酒不沾,奈何對方總是頻頻起立敬酒,有時盛情難卻,也只好應酬少酌了,雖然我並不好受,但卻可換來不少喝彩聲,接下來就什麼話都好說多了,我暗笑著想,難道真的是“革命就是請客吃飯”?
酒文化在中國可算歷史悠久,曹操與劉備酒煮酒論英雄,突顯其睿智;太白“會須一飲三百杯”後詩百篇,酒中有詩情畫意;宋太祖杯酒釋兵權,酒中則有權利與陰謀;而李清照的三杯兩盞淡酒則是女人的淒清淚水。但眼前所看到的現實,飲酒的內涵似乎已經被世界的忙碌和俗套所改變,觥籌交錯之間很可能純粹是為了氣氛和顯豪氣,甚或為了某種利益的關聯。依我所見,一飲而盡的比拼也未必是“感情深,一口悶”。酒中所包含的意味是多維的:有可能真的是深深的敬意,更有可能是一次次的進攻,祝福對手酒力不勝而敗陣。
|
這種情況我看得最多,他們不僅有行動,還有理論根據。如女士勸領導喝時,她會說:“激動的心,顫抖的手,我給領導倒杯酒,領導不喝嫌我醜。心在動,手在抖,我敬領導一杯酒,領導不喝我不走。”女士勸領導以外的男人時會說:“男人不喝酒,沒有好朋友。”如果不喝,就變成“男人不喝酒,枉在世上走”。如果還不喝,就變成最惡毒的“男人不喝酒,活得像條狗。”這時候,男士們或許會認識到,女人並不是水做的,她們是酒做。
當男人間互敬時,令人覺得他們在自相殘殺,勸酒詞都帶有血腥味道:“寧可胃上爛個洞,不叫感情裂條縫”。“感覺深不深?深!那就不怕打吊針!感情鐵不鐵?鐵!那就不怕胃出血。”乖乖的,喝頓酒又不是死敵決鬥。
這些勸酒詞朗朗上口,我可以倒背如流一字不差,但我從不敢在飯桌上拿出來,因為我無此本錢,更不想決鬥。不過仔細思量,這些近年才形成的另類酒文化在當今是會有用場的,如你是海量的,又記得這些勸酒詞,碰上有這種場合,你就可以振振有詞,容不得對推搪,理論聯繫實際地把對手灌醉於桌上。
中國酒文化融入了這些新內容,你不得不佩服嗜酒人的智慧,若曹操、李白、宋太祖、李清照在泉下有知,不知會作何回應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