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典伴我行 -- 高錦輝

在最近悠閒的假期中,難得有機會在家中安靜下來,數算過去從小學畢業後的30多年裡,一直受著上主的恩待。
小學畢業後,由於父母要謀生計以養活我們四條「化骨龍」,升中擇校這些「瑣事」便要由自己辦理,亦因小時候對澳門各區位置生疏而找不到原本心儀入讀的中學。當時在20世紀70年代,學位並不緊張,最後在胡里胡塗下因「培正」在公車站旁易被發現而報讀了,從此與她結下不解之緣。由於基礎相對較差,又未能適應中學的要求,成績在初中階段一直不理想,甚至出現留級重讀現象。在一般人眼裡,可能會感到失望甚或不振,然而,這些負面情緒似乎離我較遠。那時候筆者鍾情於排球運動,它使我在失意之時找到自己的奮鬥目標,在球場上的磨練及經歷更成為我以後人生的造就。
中學畢業後因家庭經濟問題而未能立即升大,眼見同學們到不同地方繼續深造,反觀自己卻要立即投身社會工作而感到不悅及無奈。慶幸當時經歷了在球場上幾年的磨練,令我明白到要出成績一定要付出,但付出並不一定成功。人生就是一場場的球賽--就算自己肯全力以赴,最終亦不一定能取勝,但至少能夠享受箇中樂趣,總比因為自己的輕視而遭滑鐵盧好得多。
當時正值母校處於發展階段,有機會獲聘任實驗室管理員的工作,與昔日之老師一夜間變成同事,這種感覺既興奮亦戰兢。雖然工資在校內屬最低的一群,但從未因此而感到失望、沮喪或採取按酬工作的態度。相反,只要是同事的託付或有利於學生發展的,必全力以赴以補個人天賦之不足。期間更明白到不斷裝備好自己是保持競爭力的必要條件,在上司的鼓勵及推薦下完成了學士及碩士課程,為自己的工作前景提供了必須的基礎。
在我目前25年的教育生涯中,最令我感到得力及興奮的莫如收到學生、家長、同事及朋友的慰問、探望、鼓勵及支持。一個幸福及蒙恩的家庭更是我可以放心工作的後盾。經歷了三任校長的錯愛,終於到自己背負起領導者的職責。記得剛上任前後,曾出席香港一些校長聚會時聽到某君說:「當我們走上校長之路時,便注定了孤獨,我們以後要多些交流,互相支持。」我聽後差點兒被嚇倒了。而事實上,在上任之初即面對二大難題:其一是正值澳門經濟騰飛,人力資源緊張導致教職員隊伍不穩;其二是學校興建新教學大樓,資金及安排學校能有序運作都極具挑戰性。感恩之處在於金融海嘯的來臨,令到緊張的人力資源得以穩定下來,給予我們重新部署的機會。再者,澳門特區政府在教育資源的投入並未因經濟的轉差而減少,她對本校大樓的資助正是本人每天所期盼的金額。加上同工隊伍的出色工作表現,亦妥善解決了在建築期內面對的難題。在剛過去的120周年系列校慶活動中,我的同工們亦發揮了團隊合作精神,與校友們把活動辦得有條不紊。這是我的福份,除了繼續堅持以使命感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動力外,僅能對大家的幫忙及支持,衷心說聲多謝!
中華文化交流協會    版權所有       技術支持:普及科技